SweetRing Blog

如果你真的那麼愛獨處,為何還想要一個伴?

我的朋友很熱心的幫她認識的另一個女生(以下簡稱A女好了)介紹伴侶。

是A女主動說想認識多點人的,於是我朋友很熱心地問到了也想尋找另一半的男生朋友,可在約時間時,A女卻明顯問題重重。

「最好是平日晚上,週末我白天要上繪畫課,上完晚上很累>.<」;

「阿,週五晚我要上瑜珈,運動要持續,這是我給自己訂的年度目標,我不想翹課Orz」;

「吃什麼都可以拉,阿,對了,最近我倒是很想喝吃甜點:P」;

「那間店風評很差耶,當然對方如果硬要吃,到時說不好吃,別說我沒提醒唷~~」

我朋友是個有話直說(好吧,白話講就是脾氣不好)的人,來來回回幾次開始失去耐性,扔出一句:「妳要不要乾脆列個LIST?還有甚麼條件一次講清楚啊!」

結果對方扔回來一句:「不好意思我就是毛多,一開始就讓對方知道也是好事,難道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,懂得獨處,錯了嗎?」

沒錯沒錯,絕對沒錯。
我只有一個小小、小小的疑惑,那就是:如果對你而言,和經營自己相比,其他事都不重要,那妳為什麼會特地拜託朋友,幫妳做一件妳認為微不足道到不必特別挪開時間來處理的事呢?

既然你這麼懂得獨處,何必還想要找伴侶?

這樣說或許眾多網友們會暴動,但我這幾年,對那種會把「我要把生活規劃得很充實」「女人就該好好經營自己」成天掛嘴上的人,漸漸敬而遠之。

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。我也會報名某些課程,在學會新東西、開了新眼界時興奮的大呼小叫,但坦白說吧,到了慢慢向四十靠攏的年紀,我們是透過學習來開眼界、透過開眼界來維持一點青春氣息,從而放鬆自己的。

人年紀漸長,慢慢會發現自己的人生越來越侷限,這個侷限不是說你永遠在同一個地方不出門,而是你太習慣用同樣的方式在面對人生。

妳可能每年出國,但不管去哪個國家,都在找「必買十件商品」,然後拍很多照片,PO在網路上,結尾都是「好好犒賞自己,我們要愛自己」;
妳可能常常跟朋友聚會,但餐廳都選同一類型的,不浮誇奢侈但充滿布爾喬亞風,餐點強調小農直送鮮乳、有機鮮採蔬果,裝潢一定有手作風。

這些都沒有不好,我也很喜歡,但有時,我們會有點掙扎,想看看自己還能不能跳出舒適圈,於是我們報名一些課程,日文課、繪畫課、手工皂課……妳其實並不是想真的想在半年內就考出什麼證照然後變大師,學習成績對你並不重要,可能學了一年,你的日文還是零零落落,但當你去日本可以因為看得懂日文,終於去到台灣的旅遊部落客不會介紹的地方或餐廳時,那才是你一整年學習的收穫,你需要的不是日文考一百分,而是發現一個看世界的新角度。

可是有時你會發現,課堂裡的某些人,簡直像國小時那種永遠在當班長、年年當選模範生,當大家一起在抱怨老師時,他會站在老師那邊對同學說「你們守規矩一點好不好,不要破壞我們班的榮譽,不要當害群之馬」的資優生。

他比誰都投入,但也比誰都格格不入。

有時我會覺得,不斷強調「愛自己」、「經營自己的人生」……這種說法,本意是好的,可當被扭曲變形時,比純粹的歹意更危險。

因為那是裹著糖衣的毒藥。

關注自己很重要,愛自己很必要,可是當你的腦子裡充滿「自己」時,那別人呢?

如果你真的不在乎,那真的沒所謂,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當親善大使,可往往,不斷把「我才不在乎別人怎麼想」掛嘴上的人,其實恰恰是最在乎的。就很像,不遠處的路邊有隻流浪狗,你信不信,最先注意到那裏有隻狗的,往往是怕狗的人,而不是喜歡狗的人。

在乎就必須付出。

微微鬆動自己的原則、調整自己的堅持,其實不是為了別人,而是為了你很在乎,你想努力看看。

而妥協到什麼程度是心甘情願,超過哪個程度就該放棄,這是我們在一次次經驗中,必須去累積學習的事。

我曾經聽過一個很有趣的說法,他說,任何選擇都是痛苦的。

讓你在大便與鈔票中選一種,這不叫選擇,白癡才會選大便呢!往往是,你必須在鈔票與自由中選一樣,選定了以後,你會捨不得另一樣,而聰明的人會用很多理由說服自己放棄的那一樣並沒有什麼好的,兩全其美的智慧,不是指你終於找到獲得一切的方法,而是學會甘願的取捨。

 

願我們都能在SweetRing裡,找到這種智慧。